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机构 > 人工智能专业

人工智能专业(实验班)

人工智能专业(实验班)


一、专业介绍

人工智能专业是教育部于2019年批准设置的首批35个人工智能专业之一,2021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4年,人工智能专业划归新成立的人工智能学院负责继续建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恢复设立人工智能实验班,迎来发展新阶段。采用科教融合、产学协同、国际合作的创新育人模式,基于山东大学综合性大学优势,设置多学科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融会贯通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具备人工智能研究与开发能力、能够解决人工智能领域复杂问题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为高新技术企业、大型企事业单位、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薪资水平位居全国IT行业前列,实现高质量就业。

专业标准学制四年,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和计算机科学基础并系统掌握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具有运用人工智能的基本模型、原理与方法,设计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并能从事相关应用研究与开发的能力;具备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素养,对人工智能关键领域的前沿技术有深刻理解,并具有相关方向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良好的团队合作和组织管理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

本专业毕业生毕业 5 年左右达到以下目标:

1. 能够适应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具备融会贯通数理、计算机科学和工程知识的能力,能够识别、表达、分析和解决人工智能及智能系统中的复杂问题。

2. 能够跟踪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技术,思想活跃、勇于探索和创新,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掌握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核心方法,能够根据应用需求设计智能系统与解决方案。

3. 能够选择并使用合适的数据采集、处理及建模工具,采用科学方法研究人工智能领域的复杂问题,理解理论与工程实践之间的差异,并通过分析得出合理有效的结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际场景中的落地。

4. 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优良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高,身心健康,能够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过程中综合考虑伦理、安全、隐私、法律及社会影响,并灵活运用工程管理与决策方法。

5. 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创造力、沟通力、执行力、组织力和学习力强,积极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环境,实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和终生学习。

三、毕业要求

根据山东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培养目标,学生应达到以下.

1. 工程知识. 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学、认知科学、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系统掌握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能够将各类知识用于解决人工智能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 问题分析. 能够应用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科学与工程的基本原理,分析人工智能领域中所遇到的理论问题与技术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能够针对人工智能领域复杂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设计/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智能算法、认知策略、智能感知、智能信息处理方案或技术,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 研究. 能够基于人工智能与计算机领域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分析研究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 能够针对人工智能领域复杂工程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研发工具和信息检索工具,对人工智能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建模、测试与分析,并能够理解理论与工程实际之间的差异性和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 能够基于人工智能领域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人工智能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国家、社会责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能够理解和评价各类人工智能系统的广泛应用对环境的影响、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职业规范. 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强,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 个人与团队.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 沟通. 能够就人工智能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 理解并掌握人工智能科学与工程相关项目的管理原理与决策方法,并能在实践中应用。

12. 终身学习.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四、核心课程设置

计算概论、人工智能引论、概率与数理统计、自主智能系统与机器人、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认知科学与类脑计算、计算机图形学、信息检索与数据挖掘、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大学物理实验作为单独设课的实验课程;

程序设计基础、人工智能引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系统导论、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自主智能系统与机器人、计算机图形学、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认知科学与类脑计算、信息检索与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专业课程实验;

工程实践创新训练、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智能系统综合实践、人工智能应用实践、创新实践与成果展示、专业实践、毕业设计等综合实践。

六、学分与学时

175学分(专业培养计划155学分,重点培养计划12学分,创新实践计划4学分,拓展培养计划4学分)。




联系我们

地址: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滨海公路72号

           山东大学(青岛)第周苑C座

邮编:266237

院办电话:(86)-532-58630622

本科招生电话:(86)-532-58630176

研究生招生电话:(86)-532-58630610

学院微信公众号

山大微信公众号